cca220001-hp-cdn0000115-0001-i.jpg 

1949年金門保衛戰時李良榮中將運用裝甲部隊之研究

 提要

一、民國3810月金門保衛戰役,為國軍裝甲兵建軍史中重要之反登陸戰例。

二、本文從史料出發,置研究重心於是役的戰場指揮官李良榮將軍,如何以步兵將領之才華,指揮裝甲兵行反登陸作戰,並取得國共內戰中「殲滅戰」戰果之過程。

三、對軍史所載之國軍「金門之熊」裝甲部隊當時作戰經過,進行第一手考證及分析。

四、戰場指揮官於平時須增加對各兵科知識之吸收,戰時需時刻依據敵我實際狀況,靈活運用戰爭原則,並適度採納部屬之專業判斷,方能克敵致果。

 

關鍵詞:金門、古寧頭、李良榮、金門之熊、裝甲兵

 

前  言

    當前國軍保衛臺灣之戰術重心,在於「制空、制海、反登陸」,而裝甲兵在反登陸作戰中,擔負重要的打擊角色。國軍裝甲兵雖於民國18年即於國都南京建軍,但直至國共戰爭後期,國府退守東南沿海後,始於民國3810月廈門戰役、金門戰役及民國395月海南島戰役中,取得對共軍「百船齊發、多點登陸」時重要反登陸經驗。其中,又僅有參與金門保衛戰之戰車第3團第1營裝甲部隊,影響戰局至大,被當時東南軍政長官陳誠上將,評為是役陸軍參戰部隊首功,並被賦予「金門之熊」榮譽旗號,至今金門古寧頭戰史館外面,仍保存有該部隊使用之美製M5A1輕戰車兩輛,供民眾遙念。

    而「金門之熊」首功之締造,又與是役戰場指揮官李良榮將軍之指揮有關。李將軍為黃埔軍校一期出身之國軍資深步兵將領,指揮裝甲兵需極具專業之判斷,故李將軍與當時戰車營及其營長陳振威中校間之互動,及全般指揮作為、步戰協同實況,即十分值得吾人研究考察,以作為國軍今後運用反登陸教範時之參考。

 

李良榮將軍生平事略哻

    李良榮將軍,福建同安人,同安與金門隔海相望,故可謂金門的小同鄉。

將軍早年就讀福建鼓浪嶼美國教會開辦之養元小學,旋因家貧,停學就業,於廈門集美間之交通小輪,工讀為生。後為閩南革命黨人許卓然遇見,嘉其聰穎沉著,偕行入山,予以造就,並保送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曾以「革命不論大小」一語,獲校長蔣中正青睞。

    民國15年畢業後,又入私立勞動大學農科研究,後隨軍北伐,國府定都南京後,民國22年又參與弭平閩變,民國24年調職南京,任中央軍教導總隊上校大隊長。

    抗戰軍興,李將軍率部抗擊日軍。至日本投降為止,李良榮將軍歷任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並參與多次戰役,尤以民國30年大湖抗日戰役,傳頌戰史。

    民國34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李良榮將軍旋於同月奉令率部至杭州受降;民國35年駐徐州勦共;民國36年防守東海。

    民國379月,李將軍調任福建省主席,此為從政之開始;李將軍因恐辜負鄉親之厚望,曾禮聘專家為顧問,針對現實研擬地方興革計畫,然李將軍為省政求好心切,常直言開罪於人,加以國勢將傾,社會動盪,故難收人和政通之效。至國府渡臺前期,李將軍之省府部屬竟多投共,其坦然承擔過失,即離省政,重掌兵符。

    民國389月,李將軍率22兵團所部自廈門移防金門,登陸後即偕所屬各軍師長親往沿海選定工事位置,完成布防,積極備戰。李良榮將軍長女李詠湘女士曾回憶稱:「由於李將軍部下本來即多為福建子弟,故對閩南及金門民情、海象,頗能掌握。」

    1025金門保衛戰興,時12兵團胡璉將軍雖已奉派與22兵團交接防務,但開戰之際,胡璉將軍卻尚未抵金接防。因此,金門當時軍銜最高之指揮官,實為湯恩伯上將,而湯上將戰前,又曾命全體駐金部隊,於防務交接前,均統歸22兵團李良榮司令官指揮,故開戰後,李良榮司令官遂率22兵團所部(含戰車營)及12兵團18軍全部、19軍一部,投入作戰。國共激戰56小時,登陸共軍約12千人(含船伕)因後繼無船,無法增援,卒被國軍三軍齊力將全數殲俘,首開國軍對共軍行殲滅戰之紀錄。當時蔣經國先生日記中便記有:「金門登陸匪軍之殲滅,為年來之第一次大勝利,此真轉敗為勝,反攻復國之『轉捩點』也。甚願上帝佑我中華,使我政府從此重振旗鼓,得以轉危為安,轉禍為福,幸甚幸甚!」

    從此,金門得以確保,閩南戰局扭轉,國軍士氣大振。

    國防部金門戰史評李良榮將軍是役「統一指揮,靈活運用兵力,而其清高風範與絕對服從之軍人本色,尤令人欽佩」。隨李良榮將軍之後接任金防部司令並大力建設金門的胡璉將軍,也曾在呈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的信函中,推崇「李將軍推功讓名,高風亮節,璉以為勿忘李將軍也。」令人感懷李良榮將軍崇高之氣節。民國85年,在太武山東坡路旁一處石壁上,樹立了「高風亮節」石碑,碑文如下:「李良榮將軍指揮金門大捷紀念╱高風亮節╱民國八五年仲秋╱林濟勒石」另有一方大理石刻的碑記,鑲在石刻右下方的石壁上,記載這一段史實,推崇李將軍功成不居的風範。

    李將軍於戰事結束後,即交接金門防務並返臺,返臺後曾任國防部中將參議,又受聘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戎馬半生,身經百戰,潛心向學,孜孜不倦。民國43年,奉准出國,行經香港、越南、泰國等地閱歷豐富。民國46年,奉中國國民黨中央指派,以黨員身分參加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三屆議員之民主選舉,高票當選。同年,因另有要務,辭去議員政職,又往馬來西亞、吉隆坡任「馬來亞工礦公司水泥廠」董事長,經心擘劃,不久水泥出產,頓見暢銷。旋又與友好創辦「大石水泥廠」於馬來西亞,規模更大。

    民國56年,李將軍於馬來西亞怡保駕車失事,送醫不治,享年60歲。

    李良榮先生軍政一生,晚年又入南洋僑商之林,其任內對於臺灣省商業繁榮,都市經濟改善助益良多;尤其重視投資環境之策進,不僅對臺灣經濟發展有其貢獻,對當時建立政府在南洋僑界之形象,也有其建樹。

    此外,在金門保衛戰中,有一戰車營參戰,即目前放在戰史館前的「金門之熊」美製M5A1輕戰車所屬部隊。該戰車營實乃是役國軍陸軍部隊之首功,該戰車營在整個作戰期間,始終歸22兵團李良榮司令指揮。但李將軍原係步兵出身,在是役中卻能指揮戰車營獲得極佳之成績,因此,李將軍與「金門之熊」部隊間的戰時互動,在戰史上即具研究性,並仍值得作為今日各國登陸與反登陸教範之重要參考史實,此即本文研究動機與研究主題。

 

戰車第3團第1營之編成及增援金門

    抗戰勝利後,國軍戰車第3團編成於北平。戰3團成員多為抗戰時美國於印度戰車訓練班訓練之中國駐印軍戰車第2營、第3營官兵,而車輛裝備則為原華北日軍戰車第3師團投降後移交國軍接收之日製戰甲車輛。團長初為趙振宇上校,後為張廣勳上校。因國軍於戡亂戰爭中節節失利,至民國382月,戰3團各部竟分別於東北錦州、瀋陽及華北北平,隨大部國軍之潰敗而先後覆滅。

    其中,戰車第3團第1營早於民國3711月初即敗於東北錦瀋地區,待民國381月戰3團團部由北平撤至上海後,該戰車營便於民國382月間奉命於上海重新成立,新任營長為陳振威中校。

    重新編成之戰3團第1營官兵,主要由徐蚌會戰雙堆集地區作戰失敗突圍歸建之原戰車第1團第256連殘部撥充,並於京滬杭地區自行招收青年勉力組成,致無實戰經驗之官兵占全營人數5成以上;裝備方面,戰3團第1營只有13連於上海虹江碼頭各自接收車況不佳、附件不全之M5A1戰車各10輛(營部2輛),該營第2連則只有官兵無戰車。

    民國382月初,戰3團第1營自上海搭乘海輪,人車於臺灣基隆上岸,隨後進駐今臺中后里馬場,本擬在臺整訓後返回上海作戰,但因嗣後4月共軍即渡過長江南下,南京、上海次第於4月中旬、5月下旬失守,戰3團第1營便繼續於后里整裝待命。同年8月中旬,共軍已攻占福建省會福州。

    隨金廈局勢日緊,91,國防部下達戰3團第1營支援金門之命令。部隊遂將家眷置於后里營區,戰3團第113連人車,則由后里出發到基隆等船。待登陸艦「萬民輪」航抵基隆後,全營開始上船,增援金門。因此,雖名為派出一個戰車「營」,實際上該營第2連全部、本部連及補給連大部,均在后里未隨行。

    910上午,戰1營上船赴金。「萬民輪」經一天一夜的航行後,於9

11日中午到達料羅灣外海,進行登陸作業。戰1營陳振威營長登陸後,即到西村開設指揮所,待全營裝備卸載、安置完畢後,13日晨便乘坐吉普車去金城,向22兵團司令部報到。戰車營陳振威營長對當時金門的第一印象是:「舉目皆是一片黃沙,除了花生、地瓜及少數的高粱外,幾乎沒有一棵樹木,百姓們個個面有菜色。」

 

李良榮將軍指揮戰車第3團第1營作戰之經過

一、戰前部署

先是,李將軍於戰1營於金門搶灘登陸之際,即曾巡視該部隊整備狀況及軍紀,對裝甲兵之素質十分放心。即命戰1營與青年軍201師編為22兵團直屬之機動打擊部隊。

李將軍在戰前對裝甲部隊之運用,可說是依照步兵部署重點決定,即將戰車視為步兵支援之附屬單位,裝甲兵任務在於支援步兵作戰,而忽略戰車部隊具有獨特機動打擊能力與車輛性能,因此,在戰前其對戰1營進行的相關指示,曾被認為是違反裝甲部隊運用原則者如下:

 

1.要求戰車營突破夜戰障礙

1營使用的美製M5A1戰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產物,並無夜視設備,故戰車營陳振威營長參加作戰會議時,均會力陳:「以目前戰車之性能與裝備,不適於夜間戰鬥」之事實。惟22兵團李良榮司令官認為,總不能共軍採用夜襲時,戰車因天黑就不出動,夜戰緊急關頭下,還是有動用戰車的可能,遂指示戰車營:「非在必要時不於夜間使用,但仍飭戰車營實施夜戰方法與技術之訓練。」要求戰1營進行在無夜視設備下如何夜戰之研究,「經13連利用黑夜實施單車教練及夜間行軍,車間距離20公尺彼此即不能目視,與步兵之間亦毫無辦法連絡,乃又將實施結果建議上級。惟受限於裝備及器材,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1營戰鬥詳報則記有「束之高閣」的演習最終結果:「因之,再將實況建議,因限於器材、設備等問題未能解決,戰車夜戰研究遂置於高閣。」

 

2.戰車以排為單位分割配屬

9月底,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將原屬廣州防衛右翼軍的國軍12兵團第18軍,調入金門22兵團戰鬥序列,李良榮中將得悉友軍將增援金門後,於106當晚,在金城22兵團部召見戰車營陳營長,告知其未來計畫,將戰車13連分割駐紮,分別與第18118師(師長李樹蘭)352353團編成步戰協同之金東、金西兩個機動預備隊。

但戰車營陳振威營長基於戰車部隊之戰力發揮特性,力陳「戰車必須集中使用,統一指揮,始能發揮威力」,並認為營是裝甲兵最基本的戰鬥單位,若再分割,無異讓兩個戰車連連長,及全營三分之二的戰車,歸不懂戰車特性及作戰優勢的步兵師長、團長指揮。戰車應是判明主戰場後,再全營投入決戰地區,始能完全發揮縱深打擊戰力、震懾敵軍。陳振威營長遂對分割配屬之議「堅決反對」,最後迫使李將軍拿出兵團司令的長官權威,才讓陳振威營長遵命。

    1010,大嶝失守,金門方面,22兵團李良榮司令官鑑於40師自大嶝撤金後,戰力降低,而國軍18軍的11師、118師也即將登陸金門完畢之新形勢,即繼續做出相應調整部署,區分金門島為金東、金西兩大守備區,以瓊林至沙頭一線為分界線,分界線上屬金西守備區:「18軍(欠118師)配屬25軍之45師,擔任金門島東半部之守備;25軍(欠45師)配屬201師,擔任西半部之守備。」

    因原本與戰車營編成機動打擊部隊之青年軍201師調守西北海防,11日,李良榮司令官便下達命令,戰1營改與118師編成機動部隊。此一機動縱隊指揮官為18118師師長李樹蘭少將、副指揮官為戰車第3團第1營營長陳振威中校。

    該縱隊如此分割,實際上由陳振威營長、戰1連、戰3連連長分別控制於西村、沙美、頂堡三地之6個戰車排,每個地點放2個戰車排,即沙美、頂堡各部署7輛輕戰車,戰1營西村營部部署8輛戰車,這對裝甲部隊之打擊力,不免造成影響。惟至此, 戰車營與1183 個團,為策應東西兩線所組成之機動部隊,終於底定,戰車並開始與各步兵團舉行協同演習。

 

3.戰車配置過於靠近第一線

1營出發支援金門前,裝甲兵司令徐庭瑤中將曾指示陳振威營長,戰車配置不能過於靠近第一線:「…配置不可超前,欲如常山之蛇,其配置要能機動;欲獲全勝盡殲犯匪,不可阻其登陸,應引其深入,斷其歸路,囊括而橫掃之……。」但當徐庭瑤司令接獲陳營長報告後,知道戰車部隊已被李良榮司令以快速縱隊方式編組,並遭分割配置於臨第一線防區,只好變更其先前在臺北對陳營長所示之大原則,訓令戰1營應「殲滅匪軍於水際,發揚我裝甲兵最大威力」,命戰1營各部於接戰後即應出擊第一線海灘,直接阻敵於敵登陸未穩之際,否則等共軍登陸至內陸占領據點後,靠近第一線又__遭分割使用的戰車營,將因彼此不能相顧,而易受損失。

 

4.以步兵師之目標為目標

金門守軍此一步戰機動縱隊,既以18118師師長李樹蘭少將為指揮官、戰1營營長陳振威中校為副指揮官,且作戰出擊時還要等待118師各步兵團的配合,則作戰時戰車營長的指揮主動性及專業性,都受到影響。

 

二、李良榮中將之戰時指揮戰車經過

1.湯恩伯上將正確判斷共軍登陸地點

1024上午,國軍第22兵團司令李良榮在金門召開軍事會議,湯恩伯上將親臨列席,進行敵情研判,各級將校會中認為,共軍攻金,將在一兩天內發生:「24日上午兵團部召開會議,部隊有沈向奎軍長及45師、201師、118師等團長以上及特種部隊參加,由李司令官主持,湯恩伯將軍列席。會中當決定,即日午後演習。假想敵情為:「自蓮河、大嶝發航之敵,於海口古寧頭之線登陸」,防衛部以201師於第一線配合砲兵擊滅犯敵於海上及灘頭;以118師為打擊部隊,擊滅敵登陸部隊;45師固守原陣地,以擊滅一部登陸之匪軍,以策金東地區之安全。

    最後湯總司令以肯定語氣結論:「匪不登陸金門則已,如登陸金門,則必在東西一點紅之間,演習時希確實認真。」

 

2.1營第66號戰車意外陷溝

24日下午4點,第2場演習結束,全連準備返回頂堡附近駐地,戰3連第1排以楊展排長的第66號戰車帶頭,成縱隊走上一條高約半個人高的土堤,但走上堤頂沿堤行駛時速度過快,右履帶沒瞄準土堤寬度,致戰車竟然向右傾陷,最後陷入沙溝,無法開動。

在場的戰車第3連周名琴連長,覺得在面子上對各級官長有些掛不住,便沉著臉跟戰3連第1排排長楊展說:「楊展,你這個排,就留在沙灘上,車什麼時候修好,什麼時候回來。」

隨後周連長即登上30號座車,率第2排返防,留下第13輛戰車在海灘上,搶修到24日深夜11時,66號戰車之狀況仍未排除。

10251215分前後,在海口海岸的201602團第2營第5連巡哨班兵龔尚賢等,發現共軍突擊營士兵泅水摸上岸來,迅速依該營徐述營長先前規定暗號,對空鳴槍3響,揭開了金門戰役的序幕。

海口海灘上,戰3連第1排的裝甲兵們,在對岸共軍砲擊中進入戰車後,迅速關掉車頭大燈。以故障之66號戰車為中心,面向正前方海灘,成排橫隊。3輛戰車遂向迎面而來之共軍登陸部隊展開射擊火力,並引燃載有彈藥之共軍船隻,照亮水際。

戰車前方的步兵201602團第2營,同沾此光,亦向陣地當面曝光的搶灘共軍人海,行猛烈射擊。

 

3.李良榮司令官嚴命戰3連夜間出擊

約凌晨230分,22兵團李良榮司令官綜合情報後,判斷共軍係採中央突破戰術,乃決定集中兵力,斷行阻擊,即發布命令:

一、命戰車營控制之預備戰車兩排,即開赴瓊林待命。

二、命18軍軍長高魁元,指揮第118師第353團,配屬戰車第3連(欠1排),由瓊林迅向現正竄擾我西山、觀音亭山、湖尾鄉、湖南等處之匪軍攻擊。

三、命第19軍軍長劉雲瀚,即向第25軍軍長沈向奎連絡,會同指揮該軍之第14師(欠第40團),由後埔向北推進,阻擊由安岐、埔頭南犯之匪。並以第40師之迫擊砲全部配屬第14師,以加強該師火力。

隨後,李良榮司令官又打電話到西村找戰車營陳振威營長,命令道:「貴營控制於後盤山之戰車連(即頂堡戰3連),應即出動,協同118353團進擊於201師正面,掃蕩企圖登陸之匪。」陳振威營長遂命戰3連周名琴連長:「率戰車兩排(按:實際上只剩第2排,第1排已在海口接戰),於25240分準備完畢,前往報到。」

要戰車駕駛夜戰出擊一項,在戰前夜間演習時就已知其難度,故戰車營營長、連長均立即將意見反應給李良榮司令官,但李司令官仍嚴命出擊。周連長遂率第2排出動,4輛戰車沿戰前預闢之便道,在兩旁步兵夾道行進中,摸黑前進。

    由於共軍登陸後隊形混亂,配備反戰車火箭筒之人員在黑夜火網中無法組織,使戰3連第1排在灘頭、第2排與步兵在觀音亭山地區阻擊共軍之夜戰行動,成功壓制登陸共軍左翼,造成登陸共軍左翼至清晨均無法向瓊林、太武山突進。

 

4.李良榮司令官命戰1營全營25日拂曉反擊

拂曉前約4時左右,步兵118師奉司令官李將軍令反擊共軍。118352團,因控制在沙美,距離戰地約十餘里,接到命令後,即向後半山急進;118354團則在駐地後半山展開,也奉命於拂曉前,對觀音亭山共軍展開反攻。

430分,戰車營陳振威營長於西村營部,接到李將軍派22兵團部作戰參謀林怒潮乘吉普車送達戰車營之正式書面命令,其要旨為:「戰車部隊於1025730分,攻擊占據海口、觀音亭山地區之匪。」

陳營長接到命令後,遂擬具初步作戰計畫,準備「在25日實施拂曉攻擊,分別自沙美、頂堡兩個基地,以鉗形攻擊包抄匪軍。」

天將破曉時,李良榮司令官在太武山頂觀測所發現金門東方海面尚無敵蹤,便欲在敵人再興攻勢之前,調集金東機動預備隊,擊破登陸金西之共軍。遂於510分左右,電戰1營於西村營部,命令:「貴營控制於沙美之戰車連,可向瓊林推進,歸還建制,由貴營長統一指揮,全部協同118師殲滅登陸之匪。在沙美之352團,亦已令其向瓊林推進。」並要求18軍軍指揮所亦推進至瓊林,118師指揮所推進至頂堡。

520分,李良榮司令官又以電話命令陳營長,派戰車第1連協同118352團,提前於7時整,開始攻擊海口、觀音亭山之共軍。

1營第1連於25日上午戰鬥中,擊破共軍左翼244加強團,並沿路打船,遂將共軍登陸區壓迫至林厝、西一點紅(西勝山)、132高地(煙墩山)之線,戰3連也從南方將登陸共軍(主要為251團)自安岐、浦頭向北驅趕至海灘,海水為赤,造成決定性之戰果。其中,戰車第1連於上午戰鬥中,擊毀共軍244加強團灘頭臨時指揮所,並在步兵伴隨下,擊傷其團長並俘獲之。

25日下午4時,李良榮司令電令戰1營陳營長:「貴營油彈補充完畢後,應再接再厲,由貴營長指揮,續向古寧頭,協助118師對林厝、北山之匪攻擊。」本次午後戰鬥中,戰車第3連又擊毀共軍251加強團灘頭臨時指揮所。

25日向晚前,國軍陸海空三軍只把共軍逼退入林厝、西一點紅之線,國軍將領遂擔心,對岸共軍25日晚,會不會大舉增援,而使國軍在無預備部隊可調下,於入夜後被善於夜戰的增援共軍趕下海。

李良榮司令官考慮到戰車、海空軍入夜無法支援步兵作戰,12兵團人員、裝備又急待休整,便要部隊入夜後保持接觸,派小部隊襲擾,並連夜調整部署,等到26日拂曉,再行攻擊。即命18軍高魁元軍長調整部署,以利國軍防禦共軍之夜間多點登陸。茍118師以有力之一部,徹夜圍困林厝之匪。進占古寧頭以北海岸之第1131團,仍占領原陣地,以防匪軍增援。其餘部隊,分別集結於安岐、

浦頭附近整頓,準備再興攻擊。18師第52團及戰車營,至瓊林附近整頓,並防止匪軍在官澳地區登陸,俾能適時支援。

對戰1營首日戰功,湯恩伯、李良榮將軍均極為滿意。此有陳營長2524時拍發到臺北之電報為證:「司令徐,副司令蔣,酉(10月)有(25日)電奉悉。……此戰鬥本營全體官兵勇敢異常,無不把握戰機盡力殲匪,李司令官及軍、師長均來營嘉獎,湯總座當時評本營戰功並先賞銀五千。……職陳振威。酉(10月)有(25日)24時。」

當夜,24日夜自基隆啟航、搭載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羅卓英及12兵團司令胡璉的「民裕輪」,方於25日夜抵達金門海域,泊於風大浪高的料羅灣,船無法接駁靠岸,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羅卓英及12兵團司令胡璉只好滯留船上。

不知覺間,時間已到1026日凌晨零時,金門之戰邁入第2天。12兵團司令官胡璉尚未登上金門,對反登陸戰而言,最具關鍵性與危險性的首日24小時時間,已然在湯恩伯總司令、李良榮司令官的指揮應變下渡過。

 

5.李良榮將軍於26日命戰車營配屬第18軍繼續作戰

2524時後,僅有600餘名共軍登上金門,並與第一日登島共軍會合後,果敢夜襲,驅退國軍,擴大控制區。

26日凌晨330分,李良榮司令官以電話命令戰車營陳振威營長:「貴營準備於拂曉出動,將戰車編成二組,交換使用,對北山、南山之匪攻擊,並歸18軍高軍長指揮。」

清晨8時,戰3連先行出擊,因步戰協同不良,戰車緩慢掃蕩推進,至11時始讓步兵攻占林厝大部,午後1時,戰1連第3排攻占西一點紅附近高地,共軍始退入南、北山作最後戰鬥。

戰至下午,共軍已呈強弩之末,戰3連推進至北山村時,於1520分擊毀共軍253加強團設於洋樓內之臨時指揮所。共軍登陸金門後之3個加強團指揮所,至此全被清除。

湯總部周自強參謀長記有:「午後續行步戰砲協同猛攻,尤以戰車向敵進迫之直接瞄準射擊,甚為有效。15時左右,攻占古寧頭南山及北山之西南半部,殘匪僅700餘人,仍踞北山東北之碉堡頑抗。」22兵團戰鬥詳報也記有:「戰車之威力,不但能以數輛戰車迫成千匪軍繳械,且能擊毀鋼筋水泥工事,在古寧頭一帶占據吾方堅固工事之匪軍,如非賴戰車之威力,恐難輕易殲滅。」

由於剩餘共軍已顯居劣勢,國軍勝局已定。26日黃昏之際,湯恩伯上將即電告臺北徐庭瑤中將金門之勝利,並戰1營於此役中的優良表現:「裝甲兵司令部徐司令月公、蔣副司令緯國兄。×密。匪以7個全師兵力,有(25日)(丑時)以奇襲方式突入我金島西部,……後以貴屬陳營主力為前導,配合機動部隊予以圍剿,激戰竟日,犯匪大部就殲,一部利用古寧頭堅固村落負嵎頑抗。本(26日)拂曉後繼續向該匪攻擊,陳營出力尤多,迄黃昏時已將犯匪全部解決,……此次戰役陳營作戰堅強與英勇,益足表現吾兄之訓練有素,慰佩之餘,特電致謝。湯恩伯。酉(10月)寢(26日)悸光劍(印)。」

 

6.李良榮將軍27日命戰車營協助友軍清掃戰場

27日凌晨1時,國軍步兵經夜間巷戰後,占領北山村,22兵團認為戰役大致結束。27日上午,李良榮司令官對戰1營下達了協同友軍清掃戰場的命令,故先是由戰3連出發到古寧頭地區,並於930分發現峭壁下之殘餘共軍,國軍於降服該股千餘人共軍後,戰役始正式結束。而午後1230分,戰1連全連又奉陳營長命朝古寧頭半島進發,摧毀殘餘共軍於北山村內之據點。

27日臺北裝甲兵司令部由吳文芝參謀長向湯上將發出一封祝捷電,作為昨日湯上將來電致謝的回覆。這封賀電也等於是確認了湯恩伯、李良榮兩位將軍,全程指揮金門保衛戰的歷史地位:「金門湯主任恩伯兄,併煩轉李司令官良榮兄:×密。灱金門大捷,此間人心極為振奮,有賴吾兄指揮若定,將士用命所致,謹電祝捷。……弟徐庭瑤。酉(10月)感(27日)。」

27日晚間10點,裝令部政工處陳守成處長去電臺北,向蔣緯國副司令、吳文芝參謀長報告首功佳音:「急。副司令蔣、參謀長吳。×密。職感(27日)(申時)搭陳誠長官專機抵金,下機即親聞湯恩伯主任、李良榮司令官、孫立人司令官、胡軍長等向陳長官報告:此次我大捷第一功,應歸裝甲部隊。陳長官聞後,即開會嘉許。……此役陳振威營長及胡克華、周名琴兩連長親率作戰,對其勇敢善

戰,湯主任及各將領均極贊許。」

至此,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戰車第3團第1營連續3晝夜參與之金門保衛戰,以獲得陸戰部隊首功之戰績,勝利結束。

115,於22兵團後接任金門防務的12兵團胡璉司令官,在主持慶祝大會上,當著會場眾官兵的面前,宣布贈與戰3團第1營「金門之熊」的稱號,以表彰曾參與12兵團在雙堆集與金門兩次合作戡亂的裝甲兵弟兄,並頒發「金門之熊」杏黃色榮譽錦旗一面。此即「金門之熊」典故的由來。

 

李良榮將軍運用裝甲部隊之評析

本文認為,綜觀裝甲兵參與是役之經過與戰果後,可知李良榮將軍運用裝甲部隊之各項指示,有幾項原本在戰前被認為是違反裝甲兵運用原則,但日後卻對戰局產生正面影響者:

一、命令戰1營應排除困難研究夜戰,以打擊善於夜間戰鬥之共軍,並於25日凌晨開戰後,多次勒令戰車營陳營長排除困難,應立即夜間冒險出動阻擊共軍滲入,始有戰車第3連之率先出擊。各戰車駕駛在摸黑開車出動後,乃憑先前夜間演習培養之方向感、路上戰車履帶輾壓舊痕,在步兵導引下,到達觀音亭山地區,雖該連戰車後因夜暗導致多輛戰車行動時沉陷沙溝,但因火力射程已能瞰制觀音亭山地區以北海灘,致壓制共軍左翼無法趁夜直撲瓊林、太武山地區。

 

二、支持湯恩伯上將對共軍未來登陸區之正確判斷,並即命該地區之戰3連配合步兵201師、118師預先演習,方有後來66號戰車灘頭滯留,反而因禍得福,得以率3輛戰車當面打擊共軍左翼244加強團之關鍵戰果。

 

三、戰車部隊戰前奉命分割並向第一線配置,使戰車第3連在夜間行進緩慢情形下,因支援觀音亭山之路途縮短,而能及時投入觀音亭山戰場夜戰。

此外,李良榮將軍於野戰戰略決定後,即信任戰車營陳振威營長之戰術指揮,未介入干涉陳振威營長的專業臨陣判斷,相互尊重配合,也避免了接戰後抑制裝甲兵戰力之可能性。但是,李良榮司令官對戰車營之戰前部署及戰時運用,也有於實戰中發生缺失如下:

一、步戰協同不良:國共內戰末期,國軍兵員結構中以新兵居多,戰技純熟之士官兵比重大幅下降,而邊戰邊訓多少都是急就章,因此,光掌握本兵科之專業即有不足,各兵科間之協同,更難做到。因此接戰後,與戰車排編成機動縱隊的118352團、353團,不僅沒有與戰車共同出擊,反而被轉用到其他地方,變成各打各的,並造成戰車部隊於攻占一地區後,為等待其他步兵前來接收俘虜、占領陣地,無法連續攻擊。此不僅拖延作戰時間,更讓共軍有重整戰力之機會。至於戰前未與戰車營演習之其他部隊,更缺乏步戰協同經驗,因此作戰中曾發生兩次戰車營誤打自己人事件。

 

二、戰車配置分散,會合不易:

由於戰前李良榮將軍命戰1營營長、戰1連連長、戰3連連長分別於頂堡、沙美、西村三地駐紮,各僅轄戰車兩個排,至戰役結束後均未改變此種配置方式,因此在整個作戰期間,三個部分的裝甲部隊於作戰後,都只能各自回駐地整補,然後再出擊,此間經常發生未能及時會合各部,或交互配合出擊時無法銜接之情形。

 

三、戰車分批支援步兵,未發揮最大威力:由於戰1營之角色仍是被定位成支援步兵師之機動打擊部隊,因此25日戰役發生之凌晨,當國軍青年軍201師第一線於3點前被共軍突破時,戰車營即派有7輛戰車夜間出擊。而在拂曉判明共軍主力僅登陸於金門西北東一點紅至古寧頭海灘區域,戰1營營長欲用鉗形攻勢夾擊灘頭共軍之際,戰3連又被要求去支援解步兵安岐之圍,因此清晨8時只有戰1連下海口海灘,並將共軍節節推向西一點紅以西村落後,戰車油料彈藥便需返回駐地補充,而不能取得一舉包圍或直撲古寧頭臺地之更大戰果,否則戰役或能提早結束,定能降低國軍步兵官兵後來逐村節節拼鬥之死傷。

 

結  論

孫子兵法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爭中因為無法有時間查證大量出現的訊息,一向有無法計算的事情快速發生,雙方都不可能立即掌握,因此許多被認為是違反「教範」、「操典」的行動,往往會因為這些「戰爭之霧」而發生意外的效果,金門之戰就是一個因戰爭之霧使戰術原則發生變化的例子,其中,攻金共軍因反戰車武器不足,更因船隻擱淺,無法繼續後續梯隊之「人海」壓倒國軍步兵、戰車及海軍、空軍構成的「火海」,是該戰役國軍勝利之重要條件。但是,金門戰役中李良榮將軍運用裝甲兵反登陸成功之案例,是當時共軍無海權、空權時空下獨特之產物,故運用於今日之反登陸條件時,也不能因此史實而作剛性認知。   

    總之,此一史實告訴吾人,一名戰場指揮官應靈活運用戰爭原則、情報或資源,方能應付戰場狀況的多變,達成任務,並在本身專業外,平時也應通曉其他兵種、日新月異新兵器之作戰特性,並於戰時知道如何採納下屬之專業建議,方能克敵致果,締造戰功,。

 

收件:951018

修正:951114

接受:951124

 

陸軍學術雙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mourForc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