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甄炳禧

近10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國際上使用的國家的分類及名稱出現了一些變化,突出地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由於發展不平衡,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分化”,出現若干個不同的層次,個別國家經濟發展水準提高,已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二是由於冷戰結束及蘇聯和前南斯拉夫的解體,“東方國家”概念不復存在,出現“轉軌國家”的新概念;三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展,不少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建立市場經濟體系,除商品市場外,金融市場也在發展和開放,成為發達國家重點開拓的“新興市場”。

根據世界銀行的分類,世界現有21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0億,GNP(國民生產總值)28.86萬億美元。發達國家有29個,發展中國家(地區)有156個,轉軌國家有25個(已加入OECD的3國<捷克、匈牙利、波蘭>除外)。

經濟實力對比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南北國家實力相差十分懸殊,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發達國家擁有世界生產總值3/4強;而占全球人口3/4強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僅擁有世界生產總值不到1/5。現將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國家和地區分類及GNP等作簡要介紹。

發達國家(或稱工業化國家、北方國家等)是指經濟發展水準較高和較富裕的國家。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發達國家原本包括24個:美國、加拿大、歐盟15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希臘、愛爾蘭、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冰島、瑞士、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以色列。過去經合組織(OECD)國家是發達國家的代名詞,其構成也是24國,但名單上有土耳其而沒有以色列。自1994年起,OECD增加了5名新成員:墨西哥(1994年)、捷克(1995年)、匈牙利(1996年)、波蘭(1996年)和韓國(1996年)。至此,OECD共有29名成員。但這29個國家是否都屬發達國家,國際社會尚存爭議。這些國家僅占世界總人口的17%,但其產值則占世界GNP的79%。

發展中國家(或稱第三世界國家、南方國家)是指主要分佈在亞非拉的國家,這些國家經濟上尚落後於發達國家,但正在逐步發展中。

發展中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所涵蓋的國家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是,前者屬經濟概念,而後者屬政治概念。由於發展中國家的差別和分化,在國際上越來越難形成一個整體與發達國家(北方國家)進行談判和鬥爭,因此,近年來國際上“第三世界”概念在淡化,“南方國家”概念的使用也較少了。

據IMF分類,發展中國家目前共有128個,其中非洲51個,亞洲27個,中東和歐洲17個、拉美和加勒比地區33個。有些國際機構把一些地區算進去,因此,作為發展中經濟實體數量更多。據世界銀行資料,現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約156個,1998年占世界人口總數的76%,但僅占世界GNP的19%。

這156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可再分為:低收入國家和地區(1998年人均GNP低於760美元的國家和地區共56個);中低收入國家和地區(1998年人均GNP在761~3030美元之間的國家和地區有43個);中高收入國家和地區(1998年人均GNP在3031~9360美元之間的國家和地區有28個);高收入國家和地區(1998年人均GNP在9361美元以上國家和地區有29個)。

聯合國把人均GNP(1994年)低於699美元的國家定為最不發達國家,1994年底世界上有48個最不發達國家,其中非洲33國,亞洲9國,美洲1國,大洋洲5國。

一些石油輸出國,如阿聯酋和科威特等的人均CNP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它們缺乏廣大的工業基地,一般被當作發展中國家,而不是發達國家。此

外,按主要出口種類國家和地區分類(即全部出口額的50%以上均來自該種出口品),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還可分為:製成品出口國和地區、非燃料初級產品出口國和地區、燃料(主要是石油)出口國和地區、勞務出口國和地區、綜合出口國和地區(即沒有一種出口品占到出口總額的50%以上)。據世界銀行分類標準,中國介於中低收入國家之間,屬於製成品出口的發展中國家,1998年GNP為9289億美元,人均GNP為750美元。

轉軌國家是指蘇聯解體後形成的國家和東歐國家,這是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等的產物。由於許多國家的獨立,這類國家從原來的9個(蘇聯、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前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蒙古)變成了28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莫爾達瓦、南聯盟、馬其頓、斯洛文尼亞、波黑、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蒙古)。1998年,轉軌國家(已加入OECD的波蘭、捷克和匈牙利3國除外)占世界人口總數的7%,占世界GNP約2%。

新興工業化經濟體(又稱半工業化、半發達國家和地區)系指一些已基本完成工業化任務、經濟結構較合理、發展水準已接近或趕上發達國家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這類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特區和中國臺灣省。它們都屬於高收入國家和地區,其中新加坡和香港1998年人均GNP分別為30060美元和23670美元,高於或接近於美國人均GNP(29340美元)。一些國際機構把馬來西亞、巴西、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也列入新興工業化經濟體。

新興大市場國家和地區及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EMERGING MARKETS)包括一些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地區)、轉軌國家和個別發達國家。

新興大市場概念的明確提出始於美國商務部1994年初公佈的《國家出口促進戰略》報告。該報告確定一些國家和地區為美國出口和投資的重點。

目前所涵蓋的範圍比剛提出時有所擴展,10個主要大市場為:中國經濟區(含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印度、東盟、韓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波蘭和土耳其。近年來,國際金融機構及媒體越來越多地使用“新興市場”這一概念,這一概念所涵蓋的國家和地區比新興大市場多。

如英國《經濟學家》雜誌使用這一概念所包含的國家和地區有25個:中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泰國、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希臘、以色列、葡萄牙、南非、土耳其、捷克、匈牙利、波蘭和俄羅斯。1998年,“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占世界人口的57%,占世界GNP近20%。

(選自《世界知識》1999年第22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mourForc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