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花高路線示意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8/5/3/10148539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485392&mdate=1027003826

一個中度颱風帶來的外圍氣流豪雨,重創風景壯麗的蘇花公路,也造成傷亡與圍困,因為蘇花公路就建在地震帶峭壁上,哪有遇水、遇震不坍方的可能?這次外界的救難方,第一時間得不到正確及時訊息,顯現出蘇花公路的緊急通訊設施不足;內部的傷者困者,也得不到急救,因為山腰上沒有腹地興建救難中心或避難所。這不免使人感覺:是該認真考慮全面改善東部蘇花段陸上交通安全的必要性了。

    曾經開車環島的人都知道,東部蘇花段公路是台灣最美麗、卻也是「路況最古早味」的地方,現在又成了大陸觀光客口中的「斷魂路」,則開上蘇花公路,感覺就像開上了十五年前沒有北宜高國道前,那條「九彎十八拐、鄉親怪談多、沿路看到冥紙」的老北宜公路省道。

    除對外地人的觀光與安全需求外,對蘇花在地的鄉親來說,增建一條快速的現代化道路,是否對當地的蘇澳冷泉水脈、七星潭美景及生態有所影響?筆者認為這些應已是現代台灣建築學與運輸學人才可以科學測量並解決的(例如路面地下化、施工廢土填海造景等);在促進地方經濟上,增一條安全的通道必然能促進花東繁榮,前提是政府要透過公正公平的政策工具,如請立法院通過「蘇花新路特別法」,保障蘇花地區中小企業的「公路休息站商店優先進駐權」、地方子弟的就業優先權,並像雪隧般禁止重型大貨車卡車進入等,相信只要朝野配套、設計得當,反而能避免破壞當地美景、青年人外地工作、在地年長原住民賤賣祖靈土地給採礦財團以維生的各種畸形發展現象。

    總之,這次政府救災人員、物資,甚至記者,都能透過北宜高的高架優勢,迅速進入宜蘭平原各受災鄉鎮,但往南到了蘇花公路入口就受阻,鐵路也只能勉強替代使用,已說明目前單靠一條蘇花公路的路況,對北部人員、物資進入蘇花地區的流動效率,不論平時、災時,都已產生了不良影響。一個已有能力建造雪山隧道工程的台灣,如果放任這種原始的路況一再成災,不免是自棄武功與不恤民命。故未來不論是「蘇花高」、「蘇花替」還是「蘇花海上藍色公路」,都應是保障蘇花段通行者生命安全的現代化可能選項,其中陸運改善更重要,因為颱風時期海運也無法利用。希望這次風災傷亡的報導,能讓政府及全社會痛定思痛,捐棄私利,集思廣益,讓台灣能繼雪山隧道創造榮耀後,再為花東鄉親設計出一條兼顧人工與自然、經濟與傳統相融合的美麗蘇花快速新路,再次對國際展現出「台灣製造」的智慧、能力與遠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mourForce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